离欧拉 R1 还有 100 米的时候,我打开了「欧拉互联」App,
并打开了蓝牙和 GPS 定位,完成这一波操作之后,我已经站在了车门前。
「欧拉互联」提示我连接成功,点击「解锁」,就能听见略显沉闷的「咔」
一声,车门打开了。
钥匙?不存在的。
简约高效的设计延续到了欧拉 R1 的车内,汽车上许多冗杂的按键
全部被取消,用一块平板取代。节省空间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
体验。在档位设计上,也只有 R、N、D 三个选择,倒车或挂空档时,
直接旋转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在试驾后,欧拉 R1 给我带来了惊喜的感觉。「小身材蕴含着大能量」,
这是我对它最深刻的印象。在这里,能量不只是代表着超长的续航里程,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款补贴后价格在 5.98 万元到 7.78 万元的 A00 级电动小车,
我在欧拉 R1 身上看到了许多智能化的体现。
智能化
智能产品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一些具有极客精神的人来说,
「智能化」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在我看来,欧拉 R1 证明了智能化并非豪车
才能拥有,一辆电动小车同样能够给到用户相当不错的智能体验,它满足了
极客青年们的需求。
首先,欧拉 R1 基本摆脱了传统钥匙的束缚。车主注册账号并与汽车连接,
就可以用手机 APP 远程控制汽车。连接后,App 首页会出现四个选项:锁车、
解锁、后备箱和寻车。经过实测,因为蓝牙连接的关系,操作时需要离得近一些。、
当然,车门上的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摄像头正在逐渐应用到车辆解
锁当中,只不过由于成本原因,在一款电动小车上,这是你能找到的最好
的解决方案。
手机和汽车的连接远不止于此。在车内有专门的一个车机互联的 U
SB 口,连接后手机的车载界面可以投射到车内 9 寸大屏上。在手机的车
载系统还可以单独下载车机版 App,比如 QQ 音乐、爱奇艺、微信等等。
当然大屏也可以独立运行,有 4G 信号即可。
语音识别也是完善智能体验的一点。借助科大讯飞的智能云语音
控制系统,说一句「你好,小欧」就能够打开歌曲、电台、导航等功能。
在驾驶过程中,我对语音导航和音乐播放尤为关注。且不说作为司机不可
能在开车时盯着屏幕一个个字输入目的地,就算在副驾驶上,想要在一块
大屏幕上打字也非常麻烦。语音识别就把这件事简化许多,我甚至不用移
开目光,说的每一个字都传输到那块小小的芯片内,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分
析成指令,反馈回来。
歌曲就更加随意,根据歌名或者歌手都可语音检索,反应速度和使
用体验上与智能音箱并无二样。在一定程度上,车内的语音识别要比家庭
场景下的语音更加实用,和传统汽车相比,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方式。
第三点要讲的是「设计集成化」。
就像开头提到的,欧拉 R1 内部设计全部简化,并全部集中在司机
周围。把所有东西都简化下来,复杂的按键全部消失,语音控制就能派上
大用场。
最复杂的按键设置在方向盘上,一共八个按键:左侧是接听挂断电话,
右侧是音量大小和一个专门的语音唤醒键。
从这一点上,我可以看到欧拉在设计层面上的努力创新——让司机更
加专注于「驾驶」这一过程。
城市出行场景下的「长续航」
为了深度体验欧拉 R1 的续航水准,我从北京东南四环开到了密云
城区。
当天室外温度在 2℃左右,往返全程 163 公里左右,没有使用空调
的情况下,上路时车子还有 310km 左右的续航里程,回来时还有 120km,
车子大概使用掉了 190km 的里程。
其中城区路程 34km,平均车速 40km/h;高速路程 129km,平均
车速为 90km/h。
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城区路上有点堵车,车子走走停
停也消耗掉了不少能源,加上高速道路路况下速度飙升,对电量也是很大
的考验。综合下来,欧拉 R1 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在没有亲自体验之前,我一直对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表示怀疑,认为
「里程焦虑」问题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消失,并且在低温条件,电量能不能维
持一天也是大问题。但体验过欧拉 R1 后,我基本不会再去担心里程的问题。
351km 的续航里程在城市内出行,不管通勤或是购物场景下,都可以完美
胜任。
我居住的地方距离公司大概 20 公里,如果每天将欧拉 R1 作为上
下班交通工具的话,简单计算一下,充满之后的续航基本足够一个星期的
上下班使用。除了城市出行,郊区出游也完全能够接受。
至于充电方面,欧拉 R1 有快充与慢充两个接口,我使用的是特来
电 App,从 12% 至充满需要一个半小时,官方宣称的充电速度则是从 5%
到 80% 需要 40 分钟,相差较小;而慢充需要 9.5-10 小时充满。
定位在城市出行的电动小车能拥有和某些轿车甚至 SUV 相当的续
航,「小身材大能量」这个词形容欧拉 R1 再合适不过。
强大平台加持 未来可期
总体来讲,欧拉 R1 满足了我对一款 A00 级电动小车的想象。
它具有长轴距、智能化突出、超长续航里程等优势,在没有试过这款
车之前,我绝对不会想到能在一辆小车上发掘这么多优点,这与欧拉品牌背
后强大的平台支持分不开。
据介绍,欧拉的设计理念是基于长城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电动车专
属平台——ME 平台。
相比「油改电」的方式造车,选择电动车专属平台明显是一种研发
成本更高的方式。ME 平台整合全球资源,中国、印度、美国等 500 多名
专家研发人员参与了该平台的开发。在大空间、轻量化、安全性方面,ME
平台都有相应的创新。
在平台基础之上,欧拉 R1 也在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大胆尝试,给用
户带来了诸多升级体验。
在我看来,诸如语音识别等很多功能看似简单,却是整个汽车产业智
能化浪潮的开端,「普及」已经是一个趋势所在。我已经开始期待,未来欧
拉 R1 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来源:极客公园 / 赵子潇